全國服務熱線:400-080-4418
作為金融危機后調整經濟結構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國電子商務市場經過2009年的井噴式發展,預計在2010年及接下來的幾年內仍將持續高速發展,電子商務市場正逐漸得到政府、行業及企業的高度重視。然而,在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同時,網絡假貨的問題也日趨嚴重。
“3.15”消費者維權日將近,打假熱潮又開始爆發。但是不少消費者早已對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禮節性3.15”失去了信心。造成當今“假貨年年打,假貨年年多”現象,我個人認為,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企業的不打假所致。然而,筆者認為企業不打假也有著以下4個方面的原因。
一:企業自身原因
早在去年十一月,央視就曾曝光了特步公司不打假的現象。央視記者帶著淘寶網上買到的特步運動鞋去特步公司,希望能夠得到廠方的鑒定。然而,特步公司負責人在確定是假貨的情況下,依舊不愿出具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鑒定報告。目前,那家假貨網店依舊在出售特步假鞋,特步公司至今仍未采取任何打假行動。
縱觀“知假不打”的這種現象,一般在中小型企業比較普遍,這些企業大多沒有設立健全的網絡打假體系,大多將目光停滯于傳統的線下假貨,而對網絡假貨沒有引起重視,不愿投入較多的費用用以打擊網絡假貨。除去這種企業內部的打假體系的問題,不少企業雖然有完善的打假體系,但是鑒于眼前的利益,仍對網絡假貨采取聽之任之的消極態度,而不愿投入更多的經費去進行網絡打假。更有甚者,有一部分企業還視網絡假貨為免費的產品廣告。另外,不少企業由于自身就是靠造假起家,擔心過分的強調打假,會將自身不光彩的過去揪出來。鑒于這個原因,所以消極面對假貨。這種情況,在泉州的一些鞋企中較為普遍。
二:執法部門的“禮節性打假”
每到“3.15”前后,相關執法部門就會采取“禮節性打假”,象征性的打掉幾個制假窩點、封掉幾家售假網店來意思意思。等到“3.15”一過,網絡假貨又與執法部門和諧共處。這種“祝福短信式”的打假形式給網絡假貨的滋生及蔓延提供了溫床,使得市場出現萎縮。正因如此,企業無法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去進行打假。而正因企業無力打假,導致假貨更加猖獗,如此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也正因如此,使得中小型企業發展愈發艱難。因為窮,所以短視;因為短視,所以更窮。執法部門的“禮節性打假”不但會對本國的企業造成影響,也會讓外商投資產生顧慮,這使得中外企業對用工人數的需求急劇下降,從而影響到社會穩定。
三:消費者知假買假,網購平臺不作為
縱觀目前企業不打假之現狀,消費者的知假買假行為以及網購平臺對假貨的不作為要為此付很大的責任。正因為如此,使得網絡假貨愈發蔓延。根據新數據統計,除去食藥類產品,69%的網購者表示有過“知假買假”的經歷,還有18%的消費者表示有這個想法。這兩類消費者的比例如此之高,使得假貨有了很大的市場,同時也使得企業的打假活動失去了基礎的支持,因此無法順利的進行。另一方面,網購平臺也扮演者包庇者的角色。不少網購平臺為追求所謂的人氣,明知是假貨,卻不進行處理,這種行為無疑助長了制假售假者的囂張氣焰。
去年10月,某知名購物網站迫于網絡打假團以及廣大網購者的壓力,曾宣布要斥資一億元用于網絡打假,可是將近半年過去了,依舊沒有任何行動,對于央視等媒體曝光以及網絡打假團提供的2010家假貨網店仍然沒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這種情況在網購平臺較為常見,網購平臺在平臺人氣以及平臺信譽之間很難取舍,因為若是真刀真槍的打假,勢必會影響到平臺人氣。網購平臺本應該作為抵制假貨的第一道防線,如今卻普遍淪為假貨的集散地,這對企業打假增添了不少壓力。有一部分原本對網絡打假信心滿滿的企業,在屢次遭受了來自網購平臺的阻力后,終采取了消極的態度。[Page]
四:缺乏法律上的監管
雖然在消費者維權上,國家相關部門正在通過完善立法的方式逐步加強交易中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如2009年國家工商總局組織修訂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10年國家工商總局還將發布《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但是這種被動的維權,無法從根本上打擊到網絡假貨。若要徹底的進行打假,則應當由企業來擔當起這一重任。但是縱觀目前很多企業都不積極打假,但是對于這種情況,我國仍未有明確的法律予以懲罰。甚至到現在為止,對于網絡假貨還尚未有一個明確的法律意義上的定義。因此想要讓企業真正的進行打假,就必須成立一個專門的主管部門,并出臺一系列的相關法律,對于不打假企業進行懲罰,對于打假企業予以表彰。目前,“中國商業炒作第一人”網絡打假團團長黃相如就給兩會提議,建議國務院設立專門的網絡打假辦公廳,并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對不打假企業予以重罰。建議雖然雷人,但是細細想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飛速發展,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即將發布的《2009-2010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監測報告》顯示,截止到2009年12月份,國內使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中小企業用戶規模已經突破1250萬,而中國網購用戶的規模已經突破了1.2億人,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在全體網民當中的比重將增至34.2%。預計未來幾年,這一比例仍將持續上升,2010年有望突破35%。
然而關于網絡交易的投訴量也不少,據統計,截至2009年2月,“中國網上交易保障中心”共收到消費者的舉報信息2800件,其中有效舉報2522件,網絡欺詐案件有928件。網絡購物正日益成為當前消費者日常購物消費的新模式。但是,網絡購物在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因其存在的問題給廣大消費者帶來了許多困擾和侵害。
值3·15來臨之際,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攜手《每日經濟新聞》進行“網絡購物大調查”,屆時將對調查結果公開發布,同時敬請關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對網購投訴系列問題做的后續終報道。
Copyright 2008 © 上海網至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1006570號-13
滬公網安備 31011402007386號